我觉得新能源车的确是我们国家在汽车领域里面可以弯道超车的重要方向和领域。我们曾经也参与过新能源车电池的生产,感觉到这里面问题还是比较多的。锂电池容易爆炸。铅酸电池重量太大。这两种电池本来配合起来使用效果是非常好的。可以解决一些续航里程的问题。
然而如果解决了续航里程的问题,这个车辆就会有比较重。我们重点应该攻关的是人,如何控制车子的重量。加大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提高其安全性。
这里面需要大量的高技术含量,需要研究看法,本身门槛并不低的。然而好多房地产公司却转过来造汽车,这就显得比较可笑了。用钢筋水泥造房子的技术转移到造新能源汽车上来,真的是缘木求鱼。
然而这样的炒作还真的不少。的确需要规范一下了,管一管了,需要讲究造车的资质了。原先传统燃油车生产企业要转到生产新能源汽车上来,也需要有针对性的突破几个技术难关。否则总是在原地打转转,卖概念,忽悠投资者,这真的是不行的。#2021生机大会##新媒体##自媒体##我要上头条##微头条日签##策划##经济##正能量##千粉互娱#
说白了,这个行业内的潜台词就是: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沾这波政策的光,不沾光就是吃亏,就是傻子。有几个想着真正发展这个行业的,就想着讲故事,做ppt,拿补贴,简直就是小农意识,好好的把产业做大做强不好吗,非要把自己从行业的探路者变成掘墓人吗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发展的大方向,现在主要集中在电动汽车(包括插电混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路线上,未来甚至可能延伸到太阳能汽车、核能汽车发展路径。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以比亚迪、蔚来、小鹏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在与引进的美国特斯拉电动汽车展开激烈的争逐。以五菱为代表的微型电动汽车因为价格低廉,满足人们短途代步的需求,已然成为国民最爱的车型。
目前,国内一些电动汽车生产商之所以被批,根本原因在于,并不专心于做汽车,发展电动汽车技术,而热衷于炒作概念,上市圈钱,也有的技术水平极低,目的在于套取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因此国家制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技术达标标准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传统燃油汽车,欧美国家占先入优势,经历百年发展,其专利壁垒让后入者实现创新超越,走完全差异化的技术路线几乎不可能。而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与国际先进电动汽车车企并无代差级别的技术距离。
当年为什么引入特斯拉,就是为了起到“鲇鱼效应”,造成“狼来了”的急迫感,激发中国电动车企斗志,倒逼中国车企与狼共舞,自己也要增强狼性。否则只能是任人欺凌宰杀的羔羊,最终被吃得渣都不剩。
所以心无旁骛,好好造车,是中国电动汽车的未来希望,不能骗了国家的钱,失了消费者的心,再落后于欧美车企,更是丢了中国人的脸,输了中国汽车的未来。
能让新华社这样严肃的官方媒体接连两次发文痛批,这说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本来给国民的预期是弯道超车,利用新技术改革来对传统外来车企进行逆袭反超,一雪前耻!
然而,口号喊得响震天,国内新能源车企们却始终没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汽车,一不留神就已经有3万多辆被召回,严重的质量问题,让全体消费者大失所望!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车企更多的是在利用新概念进行炒作,趁机不断把公司股价拉高,而没有把心思用在汽车研发和质量把关上面。连续几年的炒作,跟新能源汽车沾边的股票,全都一飞冲天,甚至有的车企连一辆新能源汽车都还没生产,在概念不断的热炒下,股票市值就已经突破千亿,而生产汽车电池的宁德时代股票市值直接突破万亿大关,新能源汽车概念被疯狂过度热炒,必然埋下深度隐患,所以很快被新华社盯上,并予以痛批!
更有一些小型车企,根本没能力生产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不能为市场负责,不能为消费者负责,但在国家的高额补贴的诱惑下,毅然投身新能源汽车行业,并大肆宣传,并不见什么新车,却不断骗走国家补贴,既让费了资源,也为市场埋下了更深的隐患!
所以新华社从大局出发,从国家利益出发,从消费者利益出发,恪守官媒的职责,一再痛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本文链接:https://www.fqcxntg.com/post/1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