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都首尔(Seoul,旧译“汉城”)是韩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也是全国陆、海、空交通枢纽。
位于朝鲜半岛中部、地处盆地,汉江迂回穿城而过,距半岛西海岸约30公里,距东海岸约185公里,北距平壤约260公里。全市南北最长处为30.3公里,东西最长处为36.78公里,总面积605.5平方公里,人口1027.7万(2003年)。2005年1月,首尔(旧译“汉城”)市市长李明博在市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把汉城市的中文译名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 。首尔历史悠久,古时因位于汉江之北,得名“汉阳”。14世纪末朝鲜王朝定都汉阳后,改名为“汉城”。近代朝鲜半岛受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汉城改称“京城”。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更名为朝鲜语固有词,罗马字母标记为“SEOUL”,语意为“首都”。韩国在历史上总共迁都三次,直至第三次才迁都郑国国都新郑,那时郑国已经被韩国所灭,至于为何要迁都新郑,还要从韩国本身的发展来看。
第一次迁都:平阳迁都到宜阳
韩国首先定都在平阳,那个时候韩国还是晋国六卿之一,定都平阳有诸多好处,首先这里地形较好,东西两边是山,汾河从中贯穿而过,此地为韩国提供了大部分的粮食,其次此地靠近晋国都城新绛,比较方便参加晋国的权力斗争。
在随后的魏、赵、韩分晋之后,韩国渐渐发现平阳作为最开始的都城还可以,但是想更进一步发展的话,必须迁都靠近中原的位置,一来平阳此地距离魏、赵、秦等大国较近,时时刻刻都处于危险之中,不利于国家的安全。接着就是平阳被山包围,平原有限,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搬迁到更有利于聚集人口的地方,于是韩国从平阳迁都到宜阳。
第二次迁都:宜阳迁都到阳翟
以宜阳为都城除了是为了韩国更加长远的发展之外,另外也是灭郑计划的一部分,郑国作为老牌强国虽然在春秋末期实力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不是小小的韩国的一举拿下的,所以韩国制订了一个长久的战略慢慢蚕食郑国。
公元前408年,韩国在啃掉郑国一块骨头之后,又进一步将战略前线向前推移,随即将都城宜阳迁到阳翟,此地已经距离郑国国度新郑不远,迁都此地意味着韩国在攻打郑国的路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第三次迁都:阳翟迁都到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灭郑,对攻打郑国的计划正式完成,随后迁都到新郑。
新郑除了靠近中原,有利于人口聚集、经济发展之外,战略位置也是十分重要,当时秦国已经是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了,新郑远离秦国,如果秦国大举进攻,韩国屯重兵于此可以坚持很长时间,如果定都在之前的宜阳,那么都城第一时间将会遭到秦国的攻击。
1、魏、赵、韩三国中韩国疆域最小,而且缺乏平原地带。以黄河为界,韩国疆域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黄河以北山川纵横,活动空间有限。而黄河以南同样山川纵横,新郑就位于嵩山东麓的平原。东出新郑不远,就是魏国地界。为了守住韩国本就不太大的地盘,国都定在新郑是个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2、定都新郑可以阻止魏兵西进,一旦魏国有变,韩国也可以就近从新郑出兵,攻城略地,进可攻退可守。
3、韩国定都新郑,还有与魏国抱团取暖的意思。新郑离秦国比较远,在秦国已成七国最强者的情况下,韩国国都距离秦国边界越远越好。
韩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历史欠缺悠久的发展,加上韩国在中原传统各国甚至三晋中都处于劣势,所有韩国就谋求生存和发展,从地域和政治角度来看只有与自己土地犬牙交错的郑国可以图谋,韩国仗着自己生产铁器与自己是新生的国家锐气十足,频繁的与郑国发生战争,最后郑国内乱,韩国抓住机会一举灭掉了郑国。灭掉郑国后韩国立即决定迁都郑国国都新郑。原因基本如下,
一是为了更好的征服郑国的人民与郑国融合。
二是郑国的国度新郑经营了四百多年,布局规范,规模浩大,城池坚固,人口密集,商业,文化,科技,宫殿,城池,手工业十分发达,都是韩国无法比拟的,韩国全盘继承了老牌国家郑国的一切,为后来韩国申不害变法,韩国走向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国时期韩国多次迁都,以下是韩国先后的都城。
一、平阳
韩国的先人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春秋末年,韩贞子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进入到战国时期,平阳成为韩国的第一个都城。平阳对应的是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一带。
二、宜阳
公元前424年前后,韩国从平阳迁都到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一带),就现在的宜阳县一带来说,东依千年帝都洛阳市区,南临嵩县,西望洛宁,北接新安,东南与伊川为邻,西北与义马市渑池接壤。由此,相对于之前的都城平阳,宜阳处在中原地区,有利于韩国在中原地区的争霸。
三、阳翟
公元前408年前后,韩国从宜阳迁都到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迁都阳翟,一方面是该地区本来就比较繁华,曾经是夏朝的都城,另一方面则是靠近郑国,对于当时的韩国,已经在着手消灭郑国了。
四、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郑州),就新郑来说,对应的是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一带。作为中原地区的繁华城市,新郑因为郑国的多年经营,所以人口密集、工商业繁荣,这也是韩国迁都新郑的重要原因。迁都新郑后,韩国对城墙进行了加高和加宽,沿双洎河北岸另筑城墙,并修筑了部分马面,还在城中修筑了隔墙,将原城分为东、西二城。对于韩国来说,消灭郑国和迁都新郑是自己走向强盛的开始。
古韩国都城初建于阳翟,也就是河南省许昌市,后来韩国灭郑国,迁都新郑,即河南省郑州市(给出结论)
韩国,先秦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韩是古国名,东周战国七雄之一,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内容延伸)
等你统治韩国的时候改叫首尔。人家韩国首都叫首尔,2004年的1月2日,韩国政府正式叫停了首都名汉城,改名叫首尔。 这也是中韩两国或者是中朝两国,或者叫汉和朝鲜这两个民族,多年来的恩恩怨怨中间的一环。韩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抵制中国文化,之前有很多年是我们的附属国,导致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中有太多汉族的东西,包括他们的首都叫汉城。
首尔最早的名称是汉城,是高句丽的别都,三京之一,曾举办过奥运会,因为一个城市有两个名字韩语称为首尔,汉语称为汉城,为了规范起见,2005年1月,时任市长李明博正式宣布,韩国政府宣布汉城正式更名为首尔,并通知中国政府,首尔意味着善意之都,
在2005年一月,韩国宣布中文翻译名称“汉城”正式改名“首尔”意思是“首善之都”。
汉城在1988年举办过奥运会,2002年与日本东京合办过世界杯,汉城承办了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开幕式。2015年1月19日,时任市长的李明博正式宣布汉城的中文译名改为首尔。
首尔从1946年开始就是韩国首都的城市名,英文名称是“Seoul”,全世界从那时起都叫它Seoul,中国却一直沿用朝鲜时代的“汉城”。
过了接近60年后直到2005年,韩国政府向中国提出申请后,中国才将韩国首都的名字改为“首尔”。所有1946年韩国首都就叫首尔了。汉城只是朝鲜时代的一个名字。
1945年,日本战败后不久,南北朝鲜之间爆发内战,因为其他国家插手迅速上升为国际化战争,汉城也先后落于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之手。1946年,美国将汉城改名为“首尔”,意为“首都”。韩国光复后也在1948年使用这一词语称呼汉城。由于当时没有汉字名称,所以中国继续使用汉城称呼南朝鲜首都,1988年奥运会我们也习惯称之为“汉城奥运会”。
在韩国国内,首都并非一直都叫做汉城。朝鲜日据时期(1910年至1945年),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都城“汉城”被称为“京城”。1945年,朝鲜光复后,“京城”被美国佬改称为首尔(英译Seoul)。1948年,韩国独立政府依旧用韩语固有词“首尔”(首都、京城之意)称呼首都,但中国仍旧继续沿用“汉城”一名。
“汉城”改名争议纷纷
李明博表示,绝大多数国家都将“SEOUL”按照与英文标记相似的发音来称呼,汉语中的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也都是根据这些地名的固有发音来标记的,只有汉城的中文名称一直沿用古代名称“汉城”。
随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名称造成的混乱也越来越多。汉城市经过一年多的意见征求,确定用新的中文名称“首尔”取代“汉城”。
虽然韩国政府声称将首尔中文名称改名是顺应时代之举,但在不少国人眼中,韩国政府将具有汉文化色彩的“汉城”改为“首尔”,是去汉化的一种表现。
韩国去汉化并非从现代才开始。15世纪中叶,朝鲜国王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朝鲜文),正式拉开去汉化的序幕。二战结束后,大韩民国颁布《韩文专用法》。1949年,朝鲜开始全面废除汉字。1970年,韩国小学、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被取消。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政府下令取消牌匾上的汉字标志。直至金大中上台,韩国对汉字的限制才放松一些。
但并非所有人都对汉城改名抱有复杂的感情。部分国人认为,既然韩国将首都的中文译名变更,那么中国理应尊重韩国,在日后交往中将“汉城”改称为“首尔”。
不论如何,汉城改名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如今,在电视、新媒体等各式宣传中,只见首尔,不见汉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本文链接:https://www.fqcxntg.com/post/1731.html
上一篇
上海游乐园排行榜
下一篇
乐山和峨眉山先玩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