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属于河北省遵化市,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占地80平方公里。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
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161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这个清东陵啊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个帝王陵墓群。关于他的选址呢,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呀他紧邻皇家猎场,方便皇帝来往。
还有的呢,因为这里风水比较好,有灵气,吸引了真龙天子。更有意思的一种说法是说,清东陵是明朝皇帝让出的。据清史稿中记载,清东陵是清朝顺治皇帝偶然选中的地方。可是历史真相却是清东陵所在的昌瑞山,不仅顺治皇帝来过,明成祖,朱棣也来过。
清东陵属于河北省唐山市下属的遵化市。
清东陵是清朝皇室的陵墓,坐落在遵化市境内,国家级旅游景区,风景秀丽、建筑典雅、山清水秀,无愧于清朝皇室的一片苦心。
遵化市是原遵化县撤县设市后而来的,是县级市,归唐山市管辖,是一座既有工业又有旅游的县级城市。
咸丰帝被葬在清东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清朝历代皇帝多选择在清东陵进行葬礼,这是因为清东陵地势较高,环境优美,是皇家陵园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其次,咸丰帝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他是清朝最后一个坚持抵抗外敌的皇帝,因此他被安葬在清东陵也体现了他在清朝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清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的合葬陵墓
惠陵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合葬陵寝,位于景陵东南三公里处的双山峪,载淳在位十三年(1862-1874年),生前一直未建陵寝。死后,于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清廷选择双山峪为万年吉地,二月二十三日确定陵名为惠陵。自光绪元年八月初三动工,至光绪四年九月竣工(1875-1878年),历时三年零一个月,共耗银4359110.89两。承修大臣醇亲王奕譞、左都御史魁龄、户部侍郎荣禄、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等。[1]
惠陵建筑规制依照定陵,除未建神功圣德碑亭和二柱门外,又裁了石像生和接主神道的神路。建筑布局从南往北依次为:五孔拱桥一座、平桥两座、石望柱两根、牌楼门一座、东西下马碑各一座、神道碑亭一座、神厨库一座、井亭一座、三孔拱桥三路、平桥两座、东西朝房各一座、东西值班房各一座、隆恩门一座、东西老燎炉各一座、东西配殿各一座、隆恩殿一座、琉璃花门三座、台石五供一座、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各一座,宝顶下为地宫。陵寝外围环以砂山。除东西值班房为布瓦盖顶外,其他建筑屋顶均用黄琉璃瓦。[1]
该陵虽是清晚期营建的皇帝陵,但所用木料均为楠梃木,木质坚硬,俗有“铜梁铁柱”之称,因而大木构架保存完好。[1]
惠陵是清穆宗载淳(同治皇帝)的陵寝,位于清东陵境内东南之双山峪,是清代皇家在东陵兴建的最后一座皇帝陵。
按照封建定制,新君即位后就应相度万年吉地,营建陵寝。但穆宗在13年中未提及此事。穆宗驾崩后,建陵一事才被提到日程上来。
穆宗逝后10天,两宫皇太后颁发懿旨,决定为大行皇帝选吉地建陵。派出的相度大臣都是朝中的亲信重臣,他们在东陵、西陵界内遍行相度,找到了数处备选吉地。经过反复比较,认为在东陵以双山峪最好,西陵则以金龙峪最佳。经两宫皇太后懿旨,最后确定东陵的双山峪为穆宗的万年吉地。任命奕譞、魁龄、荣禄、翁同龢为承修大臣,于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十二日午时破土,八月初三日午时动工营建。规制仿定陵。兴工前夕,两宫皇太后降懿旨:“神路及石像生无庸修建。”所以惠陵未建石像生,神路亦不与孝陵相接其余规制均与定陵相同。因穆宗和孝哲皇后梓宫在东陵隆福寺暂安,急待入土为安,所以施工很紧张。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惠陵及妃园寝全工告竣,历时3年。惠陵实用银4,359,110.89两,妃园寝用银517,775.428两。
惠陵及妃园寝各建筑的主体架梁及大木构件均使用棪楠木,质地坚硬,十分珍贵。《异物志》载此木“非利钢截不能克”。民间称此木为“铜操、铁操”,所以惠陵亦有“铜梁铁柱”之称。
光绪五年(1879年)三月二十六日,穆宗载淳和孝哲皇后梓宫葬入惠陵地宫。这一天,德宗(光绪皇帝)奉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亲临惠陵参加了葬礼。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本文链接:https://www.fqcxntg.com/post/2125.html
上一篇
旅游网站模板免费下载
下一篇
夏天去哪里旅游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