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规划 > 正文

军阀为什么不盗明十三陵

考古专家曾挖掘雍正陵墓,为何专家才挖两米就紧急叫停了?

我国被允许的考古发掘方式

说个冷门点的知识吧,我国在考古学领域与西方国家有个很大区别,咱们更擅长田野考古学(field archaeology),而西方更擅长海洋考古学(Maritime archaeology)和城市考古学(Urban archaeology)。

其中具体有什么区别吐槽机就不细说了(其实是也不知道),总之古代传统的洛阳铲结合现代科技后对考古调查的帮助很大。我们的考古学家经常可以通过种种方法找到野外深埋的遗迹和遗物,这让很多外国同行羡慕不已。

军阀为什么不盗明十三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我们也存在一些短板,在调查之后的考古发掘与室内整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换句话说我们能找到文物位置,可没法妥善保存发掘的文物。故此我们在考古发掘阶段会非常谨慎,一般只有两种情况才允许发掘。

首先是由于盗墓或者工程建设已经对文物造成破坏,这属于被动的抢救性发掘,目的是为了保存被破坏的文物,2011年的海昏侯墓就属于这种。其次是为了解决重大历史课题的主动发掘,前段时间对通州路县古城的发掘就属于主动发掘,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北京城的发展脉络。

通常来说现在我国基于对文物负责的态度,不太鼓励主动发掘,考古界更有一条铁律——不主动发掘任何帝王陵墓。这是1956年主动发掘明定陵留下的深刻教训,那次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军阀为什么不盗明十三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万历皇帝的陵墓中确实有大量的文物,发掘也确实解开了一些历史谜团(比如长期不上朝),可是那些文物里袍料、匹料和服饰用品就占600多件,在地宫的微环境中尚可长久保存,一旦接触外界环境就迅速朽化了。

本来这些文物的损失就已经无可挽回,更糟糕的是这次挖掘起了某种示范作用,当时各地都开始兴起挖掘帝王陵墓的苗头。最终总理定下了基调,不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199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了这点。

关于雍正泰陵的发掘其实是始于1975年对乾隆裕陵的整理工作,民国时期裕陵曾经被东陵大盗孙殿英给盗掘过,破坏挺严重的。所以文物部门打了个擦边球,开启了被破坏的裕陵,对地宫进行了整理。

军阀为什么不盗明十三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之后呼吁开启泰陵的声音就出现了,巧合的是1980年在泰陵宝城琉璃影壁右下角发现了一个旧盗洞,这座帝王陵墓很可能早已被盗,符合抢救性发掘的标准。于是国家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泰陵的发掘请求,工作于当年4月8日正式开始。

挖掘当天泰陵热闹无比,各路记者云集,上午9时开工后却发现那个盗洞只向下打了2米,在地宫第一道屏障金刚墙附近就消失了。那么就证明泰陵并没有被盗,考古学大师夏鼐(nài)立刻向文物局汇报此事,紧急叫停了发掘工作。并且用水泥将盗洞彻底封死,雍正皇帝是否被换了个金脑袋只能继续成迷了。

清朝悬案中,关于雍正皇帝的就占了2起,其中一起是雍正之死的悬案。

因为野史有传言说雍正因曾静一案兴起文字狱,曾静被捕的时候说自己是因为学了山东吕留良的某些著作才产生了反清的念头,于是,雍正皇帝对已死多年的吕留良挫骨扬灰,到这里,还是历史事实。可是后面的就不得而知了,说是吕留良的女儿逃过了雍正皇帝的杀戮,拜师学艺,苦练武功,最后成为一个绝顶高手,然后混入皇宫,刺杀了雍正皇帝,割下了雍正皇帝的头颅而去,为吕留良报仇雪恨。

据说雍正死后,给他安装了一个黄金头颅以为全尸。

当然,关于雍正皇帝之死还有多个版本,比如还有一说,说是雍正皇帝好炼丹之术,为了长生不老,吃了过多了仙丹丹药,中毒而死。

故,吕四娘刺杀雍正成为雍正皇帝之死的一个江湖版本。

雍正皇帝到底是吕留良的女儿刺杀而死还是因为服用仙丹中毒而死,历史书记载不详,野史也莫衷一是,成为清宫悬案之一。

要证实雍正皇帝到底怎么死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打开雍正陵墓,看看雍正的头颅是否真的不在,或者利用现代检测技术,看看他是否服用过多丹药汞中毒而死。

雍正死后安葬于河北保定易县,雍正陵墓称泰陵,是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黄帝陵墓。

鉴于清东陵等陵墓被盗着居多,对于已经被盗的文物皇帝陵墓,国家有政策可以进行科研调查或考察。

而对于雍正泰陵,也存在盗洞(盗墓贼进出的洞口),泰陵是否也真的也遭受过盗墓贼的清洗不得而知,因为黄帝陵设计十分严密,地宫等核心机关一般很难进行检测到,加之若干年的尘封和风化,普通工具难以查证。

雍正皇帝的陵墓泰陵位于清西陵,是清西陵中规模最宏伟的一座。然而,雍正帝的泰陵留给世人的印象不仅仅是规模宏大,更在于它的神秘性。泰陵之所以神秘,是因雍正帝死因一直是个谜。历来关于雍正帝的死因众说纷纭,甚至有说雍正帝是被仇家割掉头颅而亡。

上世纪8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泰陵发现了盗洞,加上好奇心作祟,最终以泰陵已被盗,需抢救性发掘保护为由申请挖掘雍正帝泰陵。发掘泰陵的消息在当时轰动了全国,各路文物工作者、考古人员云集泰陵,各地报社也不示弱,纷纷前往报道。

然而,就在考古人员沿着盗洞向下挖了两米左右,传来了出人意料的消息。原来先前盗墓者并没有盗取成功,因为盗洞只有两米深,盗洞以下的土层还是泰陵原先的封土层。这个消息被在场的报社记者们纷纷报道,国家文物局很快就了解到了泰陵的挖掘情况,紧急叫停发掘泰陵。

既然都已经开始发掘了,为什么又因为泰陵没被盗过,就放弃发掘了呢?

这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发掘明神宗定陵说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历史学家、考古学者在对明朝万历皇帝定陵进行考古研究时,遇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墓中文物已埋藏地底多年,一经挖出很快就被氧化损毁,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事后国家从文物保护的立场出发,规定不再主动发掘古代帝王陵墓。

因此,当年在发掘泰陵时,确定泰陵并未被真正盗过后,国家立即叫停泰陵的发掘,以免重蹈定陵考古的悲剧。

最新文章